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发现特大油田800万亿吨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普遍认为石油的形成有两种机理:
(1)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 , 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 。 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 。 (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 。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 , 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 , 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 , 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 , 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 , 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中空的岩层中 。 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
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 。 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 , 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 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 , 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 。 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 , 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 。 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 , 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
(2)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 。 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 , 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 , 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 。 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 。 与石油本身无关 。
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 。 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 , 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 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储存在沉积岩中 , 而那些非沉积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释为从别处沉积岩中运移而来 。 同样 , 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石油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如甾烷 , 伽马蜡烷 , 植烷 , 藿烷 , 萜类以及同位素偏轻等现象 。
拓展资料:

开采石油是非常昂贵的 , 也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 。 海上探油和开采会打扰海洋环境 。 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坏环境最大 。 油轮事故后泄漏的原油或提炼过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和许多其它地区脆弱的海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
石油燃烧时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 , 导致全球变暖 。 每能量单位石油释放的二氧化碳低于煤 , 但是高于天然气 。 但是作为交通用燃料要减少焚油导致的二氧化碳的释放尤其棘手 。 一般只有大的发电厂才能够装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 , 单个车辆无法装配这样的装置 。
虽然现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为选择 , 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还不肯定和有争议 。 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石油作为高能量密度的运输能源 。 要取代石油这些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为电(以蓄电池的形式)或者氢(通过燃料电池或内燃)来驱动运输工具 。 另一个方案是使用生物质能产生的液体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来驱动运输工具 , 但是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让生质燃料够环保 。 总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为主要运输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很多石油? 一、1763年 ,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
二、1876年 ,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 。 他认为 , 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 , 在地球形成初期 , 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 , 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 , 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

推荐阅读